• 智慧校园
  • 考生
  • 学生
  • 教工
  • 校友
  • EN
  • 领导信箱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校领导
    • 历任领导
    • 校训校风
    • 学院标识
    • 全景地图
    • 简版地图
  • 机构设置
    • 综合管理机构
    • 二级学院(部)
    • 群团组织
    • 教辅单位
  • 人才培养
    • 教授风采
    • 专业建设
    • 教学资源
    • 教学管理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国际招生
    • 奖助学金
  • 校园文化
    • 常纺青年
    • 教工之家
    • 学生会
    • 新媒体
    • 职业教育活动周
  • 公共服务
    • 电话查询
    • 学院校历
    • 作息时间
    • 电子邮箱
    • WebVPN
    • 网络服务
    • 图书馆
    • 信息中心
    • AI智能体
  • 信息公开

常纺新闻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校园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媒体
  • 聚焦党代会
当前位置:首页  常纺新闻  学院新闻
  • 2022 03.13
    我校乔志勇博士主要参与的项目成果获得马国湘委员两会提案
    在2022年3月的两会上,我校纺织学院乔志勇博士和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刘洪立教授、张再兴博士等合作研究的“全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成果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马国湘委员《关于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发展的提案》的提案和建议,并在科技日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上进行了报道。“全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为农村农业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2021年7月,该项目经课题专家组鉴定,通过评审和验收,获得科技成果壹等奖。项目团队历经近十年的自主研发,以麦草、玉米秆、甜高粱秆、稻草、棉秆、生活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采用世界领先的弱碱性处理方法以及其他环保工艺,加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生产出全生物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基能源、材料、医药等三十多个行业。这种材料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还可随着生产流程的不断推进萃取出多种微量元素,而且使用废弃后,在自然的土壤条件下,能被自然界的生物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做到零残留、零污染,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黑色污染”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在提案中,马国湘委员提出了“不断完善全国范围的全生物降
  • 2022 03.13
    省教育厅领导莅临我校调研指导
    3月11日,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委委员刘军,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徐青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忠斌等一行8人莅临我校调研指导高校“阳光食堂”建设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吴访生,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顺明,党委委员、副院长赵玲珍,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食堂、超市,对食堂工艺流程、食品安全、饭菜价格等进行深入了解,并给予现场指导。就高校“阳光食堂”试点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吴访生主持。吴访升首先对调研组一行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以《守正创新、自立自强,建设中国纺织服装高职强校》为题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江苏格睿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就“阳光食堂”平台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操作演示。赵玲珍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守护师生舌尖安全》,从坚持学生食堂公益性、安全性、信息化建设、服务育人等方面汇报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做法和对高校“阳光食堂”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思考。洪霄简要介绍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就“阳光食堂”平台的使用提出意见。与会人员围绕“阳光食堂”平台的试点,就“阳光
  • 2022 03.13
    我校组织收视全省高校疫情防控视频点调会
    3月12日下午,我校在1750会议室组织收视全省高校疫情防控视频点调会。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以及党政办、学生处、人事处、保卫处、后勤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苏春海主持。会上,三江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苏州大学、南通大学、连云港教育局分别汇报了近期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及下一阶段重点举措。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认真听取汇报,并对各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作重要指导。苏春海传达贯彻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并就进一步做好全省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会后,洪霄指出:一是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变化;二是要精准掌控师生员工健康动态信息,关注师生员工身心健康;三是要完善各类防控应急预案制度,增强应急预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四是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五是要坚守校园大门防线,严把疫情防控关口;六是要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教师非必要不离常,学生非必要不离校。洪霄强调下一阶段会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加大督查力度,督促
  • 2022 03.12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议
    为加快推进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增强就业工作实效,全力促进我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3月11日上午,招生就业处组织各二级学院就业分管领导及就业工作负责人在1629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会议。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董裕乾主持。会上,董裕乾报告了省招就中心来我校就业调研的情况,并传达了省招就中心副主任黄炜在苏南片区开展就业工作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招生就业处就业中心主任孙浩景对近阶段的就业进展、工作目标以及工作举措做了介绍。董裕乾就规范就业管理,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突出精准指导,做实毕业生就业帮扶;落实就业育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强化市场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四个方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就业工作的成效关乎着学校的发展,保障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就是保障“生命线、生存线、感情线”,会上各二级学院也就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进行了研讨。图/文:左建航审核:董裕乾
  • 2022 03.10
    学校组织参观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实训基地
    3月9日上午,由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带队,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文明,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以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等一行前往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庄三舵、管委会教育发展处处长陆斌热情接待了我校参观学习团,并结合《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新建改造提升三年计划》详细介绍了各实训基地的功能、设备设施、项目化教学等情况。洪霄首先感谢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对我校参观学习团的热情接待,他表示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实训基地设备设施一流、育人环境优美,为高职园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实训教学条件。他同时对我校教师提出两点希望: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东区实训资源,提升实训资源使用效能;二是要依托实训基地先进设备积极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图/文:教务处审核:夏冬
  • 2022 03.10
    喜报:我校在2021年江苏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喜获佳绩
    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五部门联合发文,对2021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在本次表彰的六个类别中,我校推荐的项目全部获奖。校团委荣获2021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青春心向党,关注银龄人,让爱零距离”暑期社会实践团荣获优秀团队荣誉称号;纺织学院纺检1931班李灿灿、人文学院老服1931班李华宇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校团委曹晓旭荣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我校机电学院团委签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常州北环新村社会实践基地荣获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荣誉称号;机电学院《青春奋进正当时 投身实践显担当——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调研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困境及路径研究——以常州滨江社区和董墅村为例》荣获优秀调研报告荣誉称号。2021年暑期,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在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亲身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号召,在校党委的正确引导下,我校团委联合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
  • 2022 03.10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来我校调研
    3月9日上午,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黄玮、陈登峰、倪前龙一行3人莅临我校调研指导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党委书记吴访升、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招生就业处处长董裕乾、教务处副处长祝燕芳、创业学院副院长王磊以及就业工作人员参加调研会,会议由张震宇主持。会上,吴访升介绍了学院的建院历史、行业背景、教育理念与办学成果,并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就业创业工作与来访的各位领导作了深入交流。张震宇对省招就中心调研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去年就业工作概况。董裕乾针对省领导调研内容作了就业工作专题汇报。黄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既关乎稳定,又关乎发展,必须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教育部和省厅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展信息对接、群体帮扶、考核评价,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契合度,大力推进毕业生尽快就业、主动择业,推进高等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发展。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我校将根据调研会意见和建议,强化责任担当,紧抓举措落实,努力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确保2022届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会
  • 2022 03.10
    我校举行第11期校长下午茶活动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3月9日下午13:30,我校第11期“校长下午茶”活动在图书馆二楼期刊阅览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图书馆馆长马晓明与来自各二级学院的8名学生代表和6名新辅导员代表互动交流,活动由学生工作处处长李洁琦主持。本期活动围绕“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听取了师生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图书馆虞俊杰老师首先介绍了升级改造后的图书馆学习空间和“读书节”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为广大师生服务。机电学院辅导员刘天宇老师表示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环境优美、格局精致、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安静舒适的自习氛围,幸福感油然而生,建议学校线上线下齐发力,校内校外共建共享,加大文献资源引进力度,建设“书香常纺”。创意学院张洪斌同学则建议图书馆以社团为抓手,通过定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知识竞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读者协会指导老师倪聆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增强互动,扩大活动的宣传力度,不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马晓明也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图书馆的规划,旨在不断发展升级服务,为师生提供最好的读书学
  • 2022 03.10
    机关第一党总支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政治学习会
    2022年3月9日下午,机关第一党总支在图文报告厅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政治学习会。会议观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所作的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辅导视频;听取了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夏斌所作的《身边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专题报告;同时传达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机关第一党总支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政治学习。学习会由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高江荣主持。王炳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学习会上,夏斌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意识形态的概念、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历程和态势以及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现实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要求各部门要树立抓小抓苗头的思想观念,构建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阵地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有效处置意识形态突发事件,为高
  • 2022 03.10
    我校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
    3月8日下午,我校在校务中心1646会议室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党委委员、副院长赵玲珍,学校保卫处、后勤保障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实训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玲珍主持。会议首先由保卫处处长罗卫东就近期学校安全三项专题工作发言:1、对近期学校安全隐患作了研判,并布置相关任务及落实;2、就落实好《教育厅做好2022年全省高校常态化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做传达和任务布置;3、通报了学校创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的情况。随后,赵玲珍就“三项”工作落实提出两点具体要求:一、各部门二级学院分清责任,建立明确责任制;二、安全检查工作务必做到深入、全面,不留死角。最后,洪霄就“三项”工作落实及学校安全工作开展提出四点建议:1、强化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防止空白地带;2、抓实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3、提升安全工作的技防水平;4、完善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供稿:保卫处审核:罗卫东
  • 2022 03.08
    喜报!我校4项教学成果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近日,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共有4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姜燕教授等申报的《六方四联•四老六心: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得一等奖,吴访升教授等申报的《“省域协同、全向赋能”——中职校信息技术类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张文明教授等申报的《“以美赋能、强技精艺”——高职院校美育创新实践》、乔京禄教授等申报的《建群适产、立标对岗、强技重艺——高职数字创意类专业建设与实践》3项成果获得二等奖。我校此次获奖的成果展示了我校近年来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探索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探讨、推进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长期奋战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晶,代表了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取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也代表了我校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贡献的常纺智慧。今后,我校将近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图/文:教务处审核:夏冬
  • 2022 03.07
    疫情防控不松懈,线下复课大巡查
    3月7日是我校自疫情防控以来新学期恢复线下上课首日。按照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及上课预案要求,教务处联合学生处及各二级学院负责教学、学工的领导,对2号楼、4号楼、5号楼、8号楼、9号楼、操场及东区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巡查。课前,学校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了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学巡查发现,第一天的线下课程,全校教学工作运行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井然,课堂氛围良好。针对无法按时返校的学生,各二级学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组织实施在线教学,最大限度保证未返校学生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教务处也向相关部门做了及时反馈。教务处将坚持把教学检查作为加强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常抓不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图/文:教务处审核:夏冬
  • 2022 03.07
    我校召开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专业群与产业链、实训大楼、东区产业园、文创楼项目及管理研讨会
    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实训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以及产教融合平台体系,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3月3日上午,我校在1646会议室召开了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专业群与产业链、实训大楼、东区产业园、文创楼项目及管理研讨会。学校党委书记吴访升在会上强调,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加强调研、提升专业本领、树立家校情怀、勇于开拓创新、主动担当作为,通过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与数智治理,突破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助力学校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洪霄就做好实训平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二是提高能力,破解质量提升的瓶颈;三是通力合作,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的绩效。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文明主持会议。会上,张文明介绍了我校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情况。教务处副处长许晓宇、科技处副处长蒋云松、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主任顾明智分别介绍了实训大楼及东区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东区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多功能展厅及文创中心建设
  • 2022 03.06
    春意盎然,喜迎学子归来——我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学生返校工作顺利完成
    春意盎然,万象更新。 3月5日,我校喜迎春季学期第二批学生返校,校园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遵循错时错峰返校和精准科学防控的基本原则,按照“一人一档”信息台账和返校学生分类管理,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返校前,学生处联合各二级学院严格审核学生入校条件,精准掌握学生的返校情况,提前做好摸排工作。在返校报到点,分别设立了测温区、行李消毒区、学院报到区等,严格规范返校工作流程,有效确保返校工作安全平稳。返校学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进行体温检测、行李消毒、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查验等流程,切实保障师生安全。老师们仔细询问同学们返校过程、线上教学等情况,叮嘱大家科学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校园防控秩序。为方便同学们顺利返回宿舍,学校安排了“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宣传防疫健康知识、搬运行李物品……用亲切的笑容和贴心的服务迎接每一位返校学子的归来。宿舍阿姨们则提前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开窗透气、晾晒床褥。老师们的悉心关切、学校的暖心举措,让返校归来的学子倍感温暖。学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对同学们新学期的课程教学、校园生活、疫情防控等各方面也做足了准备工作,确保同学们能够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22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04/159 跳转到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滆湖中路53号

邮编:213164 传真:0519-8633 6008

400-188-1251(招生) 0519-8633 6181 (成人教育招生)

招生邮箱:zjc@cztgi.edu.cn

校内链接
  • 锦绣之路-学校宣传片(2024版)
  • 全国职业院校美育联盟
  •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
  • 党代会专题
  • 60周年校庆专题片(2018版)
  • 学院电视宣传片(2015版)
校外链接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教育科研网
  • 中国教育部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 常州大学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393号

苏ICP备09044911号

常州纺院互联网平台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