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9-09-25最后修改时间:2020-09-30 11:32来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浏览次数:8822设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职教二十条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奋进之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

2019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职教二十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党建思政引领,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强化师资质量提升,强化内部治理保证,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一、党建思政引领工程

1.加强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性建设,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习全覆盖,切实抓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治党办学主体作用,做到“四个过硬”;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抓好学校、二级学院、基层党支部层面的制度规范建设。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专题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组织实施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同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纺院文化结合起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履职尽责当好“把关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改革思政理论教育体系,强化思政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3.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做到把准方向、管好大局、科学决策、确保落实;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全面从严管理干部制度, 修订干部考核方案;启动科级干部集中换届;不断提升二级学院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党支部标准化内涵建设,制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的创建工作,校内建设2个标杆党总支,10个标杆党支部。推进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实施党建“书记工程”。制定并实施党员教育“3211工程”,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共青团工作,健全团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推进统战工作,完成学校“民主党派之家”规划建设工作;支持关工委优质化工作,形成更加浓厚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高度重视师生的合理诉求,建立师生申诉制度,健全学校(教职工)帮困制度。

4.加强作风建设。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加大重点问题整治力度,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开展,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过程监督和风险防控。培养“勤于学习”的作风、弘扬“勇于负责”的作风、强化“精于服务”的作风。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活动,健全完善并出台相关监督和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形成常态化治理,固化转化整治成果。

5.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建立多维度督责体系,加强问责监督执纪,确保党规党纪有效执行,对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职责权限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开展政治生态评估和政治巡察监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二、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6.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以品牌、骨干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加强专业协调和跨界整合,制定《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完成专业建设绩效评估。主动适应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三品”战略开发新专业,招生专业规模42个左右。启动新一轮校级专业集群建设,申报国家骨干专业(群)1个。做好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立项与建设,申报“3+3”及“3+2”项目12项,转段率达85%以上。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出台成果导向教学改革方案。

7.教学改革与创新。实施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培育6门“金课”,培育6个课程教学团队,修订全部课程标准。重点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以上,创建技能大师团队培育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课程资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1门。试点推进学分制改革。完成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遴选工作。出版2部省级重点教材,新增立项1部省级重点教材。新增2-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

8.学生充分发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学生发展的重点工作,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招生工作机制,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保持在10000人左右,当年新生报到人数达3500人。新增留学生新生45名左右。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各类继续教育学生总数与全日制当年录取学生数达到1:1。实施精准就业推送服务行动计划,拓宽就业渠道,强化顶岗实习管理,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年终就业率超过98%。加强创业学院建设,实施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启动建设1个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完善学生工作机制和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制定二级学院学风建设考核评比制度。

三、人才强校推进工程

9.人才体系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长效激励机制,出台教师学历提升工作推进方案,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试行)》、《高端人才支持行动计划》、《技能大师选拔培养计划》、《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出台业绩成果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实施领军人物支持行动计划,正高内培外引5人;博士内培外引15-20人;培育和引进高技能人才5人;遴选培育校内名师5人;聘请产业教授(柔性引进)3人。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与考核。鼓励教师带着目标任务到省外、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教师境外研修20人次,三个月以上境外研修10人次。

10.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施细则》和《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引导。加强教师个体与团队建设,分类分层分级实施梯队培养,制定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与学术带头人培养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培养计划,出台教学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育人团队等选拔培养方案,培育省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等。聚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强化教师发展中心、教授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积极利用国内外有效资源平台,科学制定教师发展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完善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1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形成《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暂行办法》。根据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实际应用。修订完善二级学院教学考核制度、科技考核制度、学工考核制度、招生就业考核制度、党建考核制度。

四、科技服务提升工程

12.提升研发能力。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以“智力共享”模式,柔性引进特聘教授或海外导师1-2人。培育或引进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1个。召开科研工作大会,奖励科技工作先进者及项目团队。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立项建设开放式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8-10个,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2个。知识产权产出和应用水平倍增,科研到帐经费300万元。理工类核心期刊论文40篇,论文总数150篇;科技成果转化达到2项。人文类核心期刊论文32篇,论文总数260篇。社会服务到账经费1000万元。申报专利数150项以上。新增部省、省教育厅应用技术类科研项目数2项以上。新增人文类部省级、省教育厅课题2项以上。

13.提升技术转移能力。围绕提高学校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开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技术经纪人资格认定培训,引进或培育技术转移人才1名。

14.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聘请3名企业科技骨干为产业教授。共建开放性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人才站点2个。联合大院大所大企共建研发机构2-3个。打造产学研品牌活动,开展纺织服装“新材料·新动能”专题系列活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大实验实训装备投入,制定实训大楼入驻项目绩效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5.科研管理机制创新。落实“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政策。制定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文件。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形成工作机制,完善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和科协换届。

16.校企合作行动计划。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大企、名企合作战略,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健全“政、行、区、校、企”常态化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新建1个产业学院,研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相关政策;建立产教合作联盟管理机制、新建2个区域联盟。加强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在现有校企合作基础上打造40个稳定高效依托型企业实训基地,100个稳定紧密合作型校企实训基地,300个动态遴选型校企合作基地。打造培训品牌,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拓展社会培训新项目1个以上。弘扬工匠精神,宗匠学坊暨34个大师工作室全部启用。推动符合产业需求、专业(群)发展的优质项目入驻生产型实训大楼(产教园),一年内入驻率达50%。

五、内部治理与综合改革工程

17.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完成学校发展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以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逐步构建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五个质量保证系统,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编制工作标准,按照SMART原则制定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制定完成学校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财务预算、年度质量报告、十四五规划目标与框架。逐步建设制度管权、流程管事、过程可溯、风险可控的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的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运行机制,完成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案、整合校园无线网络,完成人事、学工系统、教务系统与OA的对接,打造标准规范的信息数据中心。

18.校内机构管理。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做好定编、定岗、定责、定员工作,制定“三定”工作方案;完善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标准;出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启动第三聘期岗位考核和开展第四聘期岗位聘任工作。

19.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凝炼常纺院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报告,制定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方案。坚持一、二课堂紧密结合,开展“一院一品一典型”的文化品牌创建。加强学校文化展示中心、校园媒体、人文景观、标识系统、文明单位等建设,促进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技精艺工,品美智造”的文化品牌。

20.推进资源配置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采购招标管理体制,优化实施办法及流程。改进资产配置方式,全面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产最大效益。制定房产资源使用绩效考核机制。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2500万。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提升经济活动风险管控水平。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完善预算制度,实施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业财融合,提高财务服务能力,完成网上报销系统的安装与测试。完善后勤管理体系,以“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市场化”为理念,加强餐饮、物业、节能等领域改革,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益。

21.加强环境保障建设。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和常态监管体系,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做细做实安全教育。加强经济活动监督,完成重大经济活动审计、专项审计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促进各类项目规范管理。完成8号教学楼一期改造、学生宿舍热水系统改造及运营、暖通改造等项目。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完善医疗卫生保障系统。开展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师生员工业余生活,增强群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高度重视师生的合理诉求,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提升师生员工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建设幸福校园。

 


 

 

中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3月29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滆湖中路53号

213164

400-188-1251(招生)

0519-8633 6008 (传真)

[电话查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