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特点是:文化与组织经营的相互交融越来越紧密,以文化的力量作为竞争工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作为一种能力,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学期,教务处准备实施《教务处组织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月18、19日两天,教务处组织了全处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大学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实施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第一
教务处应把“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势宣传,使组织内全体成员达成共识,培养全员的质量意识。在工作中,提倡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工细作的工作习惯,确保教学管理质量。
2.提倡学习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快速抢占先机、营造整体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教务处的员工一定要改变自己固有的旧思维模式,要学会改善、提高,学会学习和创新。
3.鼓励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只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永不满足和不断改进。教务处的成员都应该有忧患意识,思想上不断走出自我,不断给自我加压,这样才能有创新的动力。
4.提倡自我超越
对于有效组织来说,在不断的超越中,能够始终保持竞争中领先一步,并能不断寻求新的机遇。教务处的成员,每年都要确立一个新的发展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其次,努力创造和发现机会,善于从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全力以赴,始终保持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领先。
陆宁宁供稿
2006-2-27
《教务处组织文化建设行动计划》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组织文化建设行动计划,我认为有效组织文化建设必须强调以下四方面:
1.强调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每个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的强弱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联。有效组织要求每位员工都要做到:忠于职守、敬业爱岗。这样做既是对组织负责,更是对员工负责。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使每个员工不断地思考:怎样才能做好工作?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些反复思考中,员工的工作越干越好,越来越轻松。组织也会因为员工的出色而得以持续发展。
2.组织与秩序意识
组织内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这很正常。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组织意识,工作上有不同意见,但不能只从自身角度考虑,必须有大局观,服从大局工作。如果没有大局意识,按各自不同的意见去处理,那整个组织的状况就会混乱不堪,没有任何效果。因此,有效组织的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组织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都只有在一定组织与秩序上才实现。
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有秩序意识。有组织就能够实现内部员工的工作目标与方向,有秩序才能高效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组织、秩序意识是实行“法治”为主、“人治”为辅管理方式的基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部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
3.强调健康心态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人的心态容易失衡,常常表现为:唯我独尊,能上不能下;强调过去,忽视现实;身处逆境、怨天尤人等。而这些心理往往严重影响到当前工作。因此,有效组织强调每个员工都要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①正视自己,能上能下。不管过去是何等的辉煌,都已成为过去。有效组织成员最要紧是抓住现在,扬长避短,力求高效工作。能者居上,任人唯贤,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自己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影响有效组织的正常运作时,就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能上又能下。②及时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困境。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面临困难、处于逆境或工作受挫、遭遇失败时,要及时调整自己心态。不能悲观失望、全盘否定,也不能强调客观、推脱责任。积极的态度是:努力放松自己,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心平气和地寻求解决的方法,化压力为动力。③要能够接受新事物。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去的资历和经验有时不仅没有价值,还可能成为当前工作的包袱。有效组织的文化应该树立一种“与社会同步、不断更新”的观念,积极学习新的知识,认识新的事物,用新的观念去做好不断更新的工作。
陆宁宁
2006年2月27日